阅读历史 |

第18章 太史慈:恨不生大唐(1 / 1)

加入书签

正在观看天幕的孙坚也在感叹:

“若能生在大唐,该有多好,那样的话,我就可以直接参加武举,又何至于一路走来如此艰难?”

他们孙家祖上只是小吏,连官都够不上。

虽然这样比普通人略强一些,但要出头想要更进一步当官,实在是难!

还记得年少的时候,跟着父亲一起乘船去钱塘路上碰到了海盗,正在劫掠商人的财物。那时,他们正在岸上分赃。

那时的他才17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事,哪里还能容忍?直接提刀大步跑到岸边,那时的他一边跑着,一面意气风发的指挥着跟随的几个为数不多的仆人,他用手一会向东指挥,一会向西指挥,神态自若,条理分明,指挥的还真像那么回事儿,就感觉像是正在分派部署士兵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式的虽然实际上他们也只有几个人。

那些海盗远远的看到他的样子,被他的气势吓到了,还以为是官兵带了正规军来缉捕他们呢,一个个都被吓得扔掉钱财货物,四散奔逃。

但那时的自己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一路追杀海盗,父亲都被他的勇猛惊呆了。因为这件事,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勇猛的美名传遍天下,就连当时官府里的人,也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当时的郡府里就召见了他,一番交谈之后,十分欣赏他,让他代理了校尉之职。

当时正好有个叫许昌的叛贼在作乱,叛贼的同伙足有几万人,当时他就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了1000多壮士,在联合周俊的官兵协力讨伐叛贼,击溃了这股势力。于是当时的刺史就向朝廷呈报了他的功劳,然后他就被任命为盐渎县丞。之后又接连任了三县的县丞,他治理的地方,百姓们都愿意亲近他,也愿意听他的话,威望越来越高。

虽然如此,虽然这三任县丞他都干的很好,但还是得不到提拔。

直到最后,他选择了造反,自己开创了江东基业,这才当上了官员。

此时的太史慈也在看着天幕。

看到唐朝的武将可以用参加武举考试,进入朝廷为将,他是真的羡慕了!

为何东汉就没有如武则天一样的女皇啊?

他不在乎皇帝是男是女,作为普通人,对他来说,能够有机会出人头地才是最重要的。皇帝是男是女,与他有什么关系?

他幼年丧父,是寡母独自一人将他抚养长大,其中的艰辛,他又怎么能不心疼?

可是等他长大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寒门出头是多么的艰难啊!

贫穷的家庭并没有因为他长大了而得到改善,母亲的身体却越来越差。

他揪心痛苦,却又无可奈何,想为母亲治病,却又拿不出钱,只好决定外出闯一闯。

于是他选择了南下投奔同乡刘繇,本以为他会看在同乡的份上,会重用自己,毕竟自己的本事,身为同乡的刘繇又不是不清楚,而自己也正好借此建功立业,那样的话,母亲的病也就有救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刘繇拒绝了任用自己,还说如果用自己的话,别人肯定会笑话他!

虽然出身寒门,但太史慈也从不觉得这有什么可耻辱的,直到听到刘繇的话,那一刻,他从没有如此痛恨这个只属于世家的时代!

即便是很多年后想起这一幕,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满腔的悲愤!

如果,如果东汉也有像武则天那样有魄力的女皇,开设科举考试,还增加“武举”,那他的命运又会怎样?

可叹,只恨他没能生在大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