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科举制?刘备狠狠羡慕了(1 / 1)

加入书签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机会跨越社会的阶层壁垒,让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国家的大舞台上闪耀。】

【武则天的这一改革,让那些被血缘世袭束缚的读书人,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她的举措,不仅打破了士族门阀对朝廷的长期垄断,也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统治阶级的阶层固化,为社会带来了流动的活力和新的可能性。】

【在她的引领下,无数读书人得以摆脱出身带来的束缚,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其次,她开设了“武举”。之前的科举只有“文试”。但武则天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仅依靠的是笔端的智慧,还需要剑尖的勇气,只单单选拔那些舞文弄墨之辈可不行。因此,她独具匠心,开设了武举,让那些习武之人,也能在朝堂之上,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体现了她长远的目光。】

【又次,她亲自主持科考。她曾亲自主持考试,各地读书人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规模之大前无仅有。通过这种隆重的方式,武则天把自己的恩惠给予天下读书人,笼络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最后,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废除了糊名制度,这是对考试官的信任,也是对公平的坚持。这体现了她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魄力和胸襟!】

大宋位面。

赵匡胤看着天幕,不知为何,总觉得天幕在影射他们大宋!

要不然为啥非在开设“武举”那里点评一下,说她具有长远眼光?

最后,又特意强调一下,说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东汉位面。

刘备看着天幕,听到科举制,真的是狠狠地羡慕了。

因为出身低微,所以他大半辈子东奔西走,南征北战,功勋赫赫,却难以在朝廷谋得一官半职,后来还是靠着师兄公孙瓒的关系,才登了个平原县县令,结果一上任被上司勒索。

想自己创一番天地,可是那些谋士大多是世家出身,根本瞧不起自己这样的寒门子弟!

说实话,要不是有着皇叔的身份,估计连关羽和张飞他都拉不到!

唉,往事太心酸啊,说起来都是泪!

还好他现在遇到了诸葛亮,心里总算有了一点点安慰。

若是科举制出现在他们大汉,那该多好啊?

那样的话,他相信,凭借他自己的才能一定能考上,然后就能直接为国效力,不必低头求人。也不必颠沛流离半生了!

诸葛亮也感叹道:

“确实是一位奇女子啊,难怪能成为女皇!”

其实他的心里还在想着,他故友的女儿蔡文姬,他的妻子黄月英,还有主公的妻子糜夫人,以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他们都是令人敬佩的女子!

就连那蔡瑁,也是靠着蔡夫人在刘表面前的巧言令色,才能在荆州有那么大的权力!

由此可见,世间优秀的女子何其多也,只可惜世人被偏见蒙蔽了双眼,根本看不到她们的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