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八十五章 义士(2 / 3)

加入书签

如今东三省的新军已经大体练成,整体架构还是隶属北洋系。

换句话说,现在东三省这个清朝的龙兴之地,武装力量几乎全是北洋军。

这批军队目前主要驻扎在奉天,同时分防吉林,一定意义上可以算是此后奉军的滥觞。

新任东三省总督叫做锡良,蒙古镶蓝旗人,压根指挥不动东三省的北洋新军,只好让徐世昌再过来安排安排。

清廷着实尴尬,陆海军元帅、陆军元帅,都是皇族,但实际上就是光杆司令,军令出了陆军部便失灵。

李谕说道:“徐中堂,趁着日本人和俄国人都没什么力气,咱们应该尽快测绘东北,不要留给日本人把柄。”

徐世昌说:“我已安排人去做,日本人怎么盘算的我早就知道,他们当初还想要试探我,悄悄钉立木桩,暗将我国之领土划入朝鲜界。我知道后,立刻让人全都拔了,重新记上华名里数,钉立标识。”

李谕说:“日本人这时候说不出什么,务必要让他们奸计不得逞。”

徐世昌在东北当总督的几年各方面做得很不错,有效遏制了日本人想要乘虚而入的想法。

徐世昌问道:“你这次要去哪?”

“哈尔滨,”李谕说,“去见一名俄国的地理学会探险家。”

徐世昌说:“可惜哈尔滨地区,还未能完全为我控制。”

俄国在哈尔滨地区还有驻军,梦想着慢慢与日本瓜分东北。要不是后来一战时沙俄突然死亡,后果不堪设想。

徐世昌在奉天下了车,刚练成的新军大部分在这里。

李谕则继续乘车北上,在长春停车时,头山满上了车。

头山满此刻就像他的名字,“志得意满”,为自己坚持对俄强硬而取得的胜利自得不已,在日本国内的声望急剧攀升。日本的一些政界人物也不得不对这个近似于黑道老大的人敬上三分。

头山满说:“此前一次我与李君在火车上相遇,还曾畅饮一路。”

李谕皮笑肉不笑:“头山先生还有酒兴?”

头山满说:“有当然有,不过今天没有带好酒。”

李谕说:“无酒无妨,喝酒多了误事。”

“的确,”头山满说,“而且今天不宜饮酒。”

李谕讶道:“头山先生出门还会看黄历?”

“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头山满说,“但我今天有正事。”

李谕根本不想多问,于是说:“改日再约。”

李谕有点想休息,但头山满又说道:“不知李院士去哈尔滨所为何事?”

李谕又给他解释了一下。

头山满摸了摸胡须:“原来如此,我知道了。”

李谕准备回包间睡一会儿,在过道中走路时,不小心踩了一个人的脚,连忙说道:“实在抱歉,我不是故意的。”

被踩的人正用一个鸭舌帽盖着头坐在座位上仰面睡觉,这一脚让他顿时一惊,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李谕没想到他这么大的反应,又道歉道:“真是不好意思!”

被踩的人一只手刚才已经伸入怀中,看李谕是个中国人,才放松下来,四处看了看后,用日语对他说:“小心点。”

李谕挥了挥手:“下次注意。”

被踩的人手从怀中伸了出来,李谕发现他的无名指少了一截。

李谕心中一惊,断指同盟会?

不过表面上没有表现成任何情绪,回了自己房间。

如果没猜错,刚才李谕踩到的,就是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朝鲜人。

李谕一拍脑门,我去,原来伊藤博文也在这辆车上。

难怪刚才头山满会说今天有正事。

而安重根刚才说日语,应该是把自己假扮成了日本人。

似乎他还想在火车上动手,不过伊藤博文坐在专门的车厢,与其他车厢前后相邻的两节车厢里都是日方安保人员,无从下手。

火车抵达哈尔滨时,外面有很多欢迎人群。

这次伊藤博文来哈尔滨,是与俄国财政大臣举行会面,希望取得沙俄对日本彻底吞并朝鲜的谅解。

别看伊藤博文已经在日本国内下野,但他现在的身份是朝鲜“统监”,就是朝鲜的太上皇。

两年前,伊藤博文逼迫朝鲜国王高宗退位,并解散了朝鲜军队,让朝鲜成了不折不扣的日本殖民地。

而伊藤博文当了朝鲜太子的老师,被授予“太子太师”之职,准备把朝鲜太子培育成傀儡国王。

总之如今的伊藤博文在朝鲜的地位相当显赫。

伊藤博文还装出一副和善谦恭的面孔,在每次演讲结束之前,必不忘对在场的朝、日官员说“我现在提议,请诸君随我三呼韩皇万岁”。

戏嘛,肯定要演足。

伊藤博文走出火车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