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章 曾经的白月光(二)(1 / 2)

加入书签

如今很多事情杨帆记不太清了,却仍然会记得当初的那种感觉:为了她,可以放弃一切,可以舍弃一切,她就是他的世界,他可以把命给她。

高三的时候,重新分了班级,把各班成绩靠前的学生重新组成了一个班级,杨帆和孟梓童都被选上了,只是不再是前后桌。当时杨帆就想:如果孟梓童没被选上,自己也不去重点班了,留在原来的班级陪她。

这时从高考大省转来几位同学,据说在当地班级里都是中等生,到这边摸底考试经常超700分,着实给这边的学生不小的打击。难道是压力产生动力的原理?他们说在他们那边,如果能出去除草,大家都很开心,就是从早到晚的学。

自从两人在一起,杨帆的情绪就会被孟梓童牵动而无法自控,如果她生病了,哪怕打个喷嚏、咳嗽几声,杨帆都会心疼的不行,真的会急哭那种。如果她生病严重请假了,杨帆整天都会担心。那时,手机只有大哥大,个别条件好的才买得起,多数人都是BP机,不像现在通讯这么发达,要留言也要用电话或座机打过去留言。

古代文人思念至极的时候会做什么?写诗词。杨帆自认水平差很多,那就写信。当两人再次见到时,各自拿着给对方的信,相视一笑,双向奔赴的感觉真的很好,很甜,让人无法自拔。高中三年,两人来往的书信足足有几百封,就像是把自己的日记都送给了对方,装满了当时的点滴记忆和情绪。

高三学习的节奏快了起来,杨帆也没觉得有压力,成绩也相对比较稳定,孟梓童有段时间成绩下滑了很多,杨帆知道一定有什么事,问过才知道,她的爸妈在闹离婚,杨帆嘴笨不知道怎么开导她,那么就用爱温暖她,慢慢的孟梓童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又变成了阳光女孩,在杨帆的陪同鼓励之下,成绩又赶了上来。

没有特殊情况,杨帆还是每晚送孟梓童回家再回到学校。特殊情况就是孟梓童爸爸或妈妈来接她放学。只不过从以前谈天论地,博古论今到了如今的各种试题,两人都明白当前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所学知识理解透,各种题型试卷反复刷,才能保证自己在高考时稳定发挥平时最佳状态。两人一起吃午饭时都还在讨论学习,寝室的哥几个说杨帆:你俩这对象处的可真行,人家都是无心学习,你俩一天天跟打鸡血了一样就是学习。

那时的杨帆就意识到,需要考到一所好大学,以后才能有更多的选择,以后才有能力给她幸福的生活。原本是想报考浙大计算机,当时微软在中国的唯一计算机实验室就在浙大,但前几年浙大计算机比清北分数线还要高,杨帆担心分数不够提档,好大学几乎不会接受第二志愿的,综合考虑稳妥起见,杨帆还是计划报嘉乐大学。

日复一日的枯燥高三生活很快结束了,迎来了高考。高考算是杨帆人生的一大闪光时刻,并不是他考的分数有多高,而是……上电视了,还不是一次!

高考期间,考场门口除了热切期盼的家长之外,还有电视台的记者。

第一科是语文,杨帆提前60多分钟交卷了,检查了没有问题没必要等到150分钟交卷。整个考场他是第一个出来的,走出校门那一刻,立刻被家长们围了起来,七嘴八舌的问题难不难、作文题目是什么……开始杨帆还一一回答,后来属实是吵的头都要炸了。当然,其中也有记者,面对镜头,杨帆简单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当问到预测自己分数时,杨帆说135分以上,引来一片哗然。采访结束后,杨帆就去约好的位置去找父母了。

当杨帆走到母亲身后时,母亲还在和同学家长说:“也不知道谁家孩子,这高考还这么早交卷,不好好检查,现在的孩子真是不省心。”

杨帆搂着母亲说:“妈,你说的是你家的孩子。”

杨帆母亲:“你多检查检查,时间还这么多,怎么就交卷了?作文是什么?你觉得能考多少分啊?”

杨帆自信的说:“我检查两遍之后才交卷的,作文是《心灵的选择》,我感觉135分以上差不多。”

说完这话,杨帆看到旁边家长撇起的嘴角,仿佛在说:真能装这么早提前交卷!真能吹还说能打135!杨帆也没有多说,等着出成绩就知道了,事实胜于雄辩。

第二科是数学,杨帆提前40多分钟又交卷了。出了考场,再次被围观,家长们各种问题问个不停,当时杨帆感觉家长问到了能进去替自己孩子答题一样。又接受了一次采访,当问到分数预测,杨帆还是说135分以上,再次引起哗然。“这谁家孩子,天天提前交卷出来吹牛逼。”不知哪位家长说了一句,杨帆笑了笑去找父母了,免不了挨父母说。

第三科是理综,杨帆提前60多分钟交卷。出考场依然被围观,面对家长们的问题简单做了回答。记者又来采访,回答了一些问题之后,老生常谈,没等记者问,杨帆就说分数预测250分左右。之前关注杨帆的家长沉默了,目前就有两种情况:第一,这孩子真的学习不错;第二,这孩子脑子不好受刺激了。如果是第一种,那这孩子怎么教育出来的?如果是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